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3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2014年3月,我国已建立40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野生动物类型105个。尽管国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如何,故很有必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开展评估。基于保护目标物种,以10a为时间尺度,采用集成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示范研究法,率先构建了我国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保护对象为候鸟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指标进行赋分。评估框架包含1个目标层、2个系统层(生态有效性评估,分值占60%;管理有效性评估,分值占40%)、9个因素层、36个指标层,另增加人为影响赋分区(-12分—+8分)。其中,生态有效性评估包含代表性、适宜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共5个因素层及15个指标层;管理有效性评估包含管理对象、管理行动、管理保障、管理效果共4个因素层及21个指标层。为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10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保护目标物种种群动态与生境的科研监测、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社区共管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快速发展的生态旅游对候鸟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候鸟的宣传教育、野外巡护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土地管理权属的混乱使候鸟的生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建议进一步争取土地所有权和落实管理权,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达到减少人为影响与恢复候鸟生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湖北石首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麇鹿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麇鹿回归大自然的目标,1993年和1994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分别从北京麋鹿苑引入麋鹿30头(8♂,22♀)和34头(10♂,24♀)建立了繁殖种群。自2000年6月开始,作者每月一次(7—10d)实地监测石首麇鹿保护区内、外的麋鹿种群动态。到2006年产仔季节结束后,该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达522头,2006年产仔前性比为1:1.22。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种群增长曲线,1998年后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呈指数增长(Nt=84e^0.226t),其瞬时增长率为0.226;1998年夏季长江暴发特大洪灾,石首麇鹿保护区内的部分麋鹿逃逸到长江南岸,形成了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自然野化种群比保护区内麇鹿种群增长快,其瞬时增长率达到0.267。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出生率和增长率差异显著,而两地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年均出生率(26.8%,P=0.010)和年均增长率(21.7%,P=0.038)均显著地高于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麇鹿种群的年均出生率(21.6%)和年均增长率(17.0%)。由于生境退化和人为干扰,当前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增长已开始出现密度制约迹象,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麋鹿的生存繁衍条件[动物学报53(6):947—952,2007]。  相似文献   
33.
本文报道两栖纲蛙科一新种,新种具林蛙属(Rana)特征,与昭觉林蛙种组(费梁,1999)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nov.。新种有系列特征与峨眉林蛙(R.omeimont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相似,但又明显不同于后者,如:1)无雄性线;2)蝌蚪唇齿式为Ⅰ:3 3/1 1:Ⅲ;3)股部背侧黑褐色横斑窄,通常整齐、数目较多;4)繁殖季节在农历寒露节前后。这些特征可以与峨眉林蛙、昭觉林蛙准确区别。新种标本采自湖南省双牌县阳明山,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师范大学动物标本馆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4.
湖北石首麋鹿的冬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研究了石首麋鹿冬季的生境选择。共随机抽取了195个样方,其中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1个,保护区外江南三合垸84个。在样方中测定了食物丰富度、距水源的距离、距林缘距离、距道路的距离、植被类型、距最近居民点的距离6种生境因子。用SPSS软件分别进行卡方检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麋鹿选择食物丰富、距水源近且远离人为干扰的开阔生境;影响麋鹿冬季生境选择的3个主成分依次为食物因子、人为干扰因子、水源因子;鹿群大小与各生境因子相关不显著。该结果可为保护和改善石首麋鹿的栖息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为了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于2006年4月16~25日、8月14~24日对广东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近20天的野外科学考察。调查表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72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5目18科。其中两栖纲2目6科24种;爬行纲3目12科48种。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粤北动物地理省,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达65种占总物种数的90.28%。本次调查同时发现了在广东省罕见的香港瘰螈和黑眼睑小树蛙。  相似文献   
36.
2023年6月12日,在湖南省城步县南山国家公园(110°11′42″E,26°11′54″N)采集到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雌性标本1号(标本号NS20230612),现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学实验室。该标本背部皮肤光滑有痣粒,两侧皮肤松弛,有刺疣,背部灰褐色,背中央有深色“X”形斑,与花坪角蟾(B. mirabilis)形态鉴别特征一致。基于线粒体16Sr 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与花坪角蟾聚为一支;平均遗传距离为0.28%,远小于布角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结合形态特征比较与系统发育关系重建,鉴定该标本为角蟾科布角蟾属花坪角蟾,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花坪角蟾为湖南省两栖纲分布新记录种。该物种的发现丰富了南山国家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同时为该物种分类及谱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7.
正在对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学考察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红外相机(Ltl-6210MC,Ltl Acorn,珠海市猎科电子有限公司)陷阱法。其中,安放在天平山保护站的第676号相机(位点坐标:29°46′46.11″N,110°5′44.63″E,海拔1 463 m)分别于2015年11月26日、11月28日和12月19日拍摄到1种鸫科鸟类(图1)。其主要形态特征为:上体呈单一  相似文献   
38.
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关键,开展保护成效评估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0年为评估时间尺度,以保护目标物种为评估重点,采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AHP)及案例调研法,率先构建了我国陆生脊椎动物(除候鸟外)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该评估框架包括1个目标层、2个系统层、9个因素层和40个指标层,其中系统层包括生态有效性评估(分值占60%)和管理有效性评估(分值占40%).生态有效性评估以目标物种种群及其生境动态变化为主;管理有效性评估注重资源监测、日常巡护等管理行动评估;赋分区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目标物种种群及自然资源影响的评估.本研究首次将生态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有机结合,注重时空动态变化,区分人为因素的影响与自然变化的结果,将评估指标量化,可促进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宏观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39.
正2018年5月5日,在湖南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的神水溪先后观察到6只峨眉柳莺(Phylloscopus emeiensis),拍摄到照片(图1),并录制了鸣唱声(图2)。同年5和6月,又先后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平洞、望月湖、剩头、渫水、油榨湾和壶瓶山主峰共观察到41只峨眉柳莺(表1)。经查阅相关资料(郑作新等2010,邓学建等2013,郑光美2017),确认该鸟种为湖南鸟类分布新记录种。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40.
广东韶关发现白线树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9月9日,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1只树蛙(图1),经鉴定为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雌性亚成体,隶属于无尾目(Anura)树蛙科(Rhacophoridae)树蛙属,为广东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黎振昌等2011)。该标本经无水乙醇浸泡固定后,现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GDNL20180909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